城乡发展网

关注城乡发展
专注发展城乡

签约480亿元!2025中国—东盟金融论坛在邕举办

  华夏早报讯(记者陈仕优)9月18日,2025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金融学会、亚洲金融合作协会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广西北部湾银行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韦韬、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出席并致辞。文莱中央银行行长拉希达·萨布杜、老挝中央银行行长本坎·沃拉吉、柬埔寨中央银行副行长罗速·万那烈、泰国央行助理行长大卫·提迪瓦尼等东盟国家金融高层发表主题演讲,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严伯进出席论坛。

韦韬、陆磊、肖远企分别致辞。陈仕优摄

  韦韬在致辞中指出,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近年来不断深化与东盟务实合作,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总量达3.43万亿元,连续多年在中国西部和边境省区排名第一,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和金融企业580家,广西服务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作用更加凸显。特别是今年以来,广西抢抓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大机遇,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得到国内外市场主体热烈响应、积极参与,一大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为推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重要支撑。韦韬表示,广西愿同各方一道,积极布局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让智能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陆磊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中国与东盟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创新合作。他指出,中国与东盟已连续多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25年1—7月双边贸易额达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2024年,双方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8.9万亿元,同比增长51%。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经逐步成为人民币跨境资金流通的主渠道,覆盖所有东盟国家,2024年,东盟通过CIPS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21万亿元,同比增长96%。中国与东盟积极推动二维码和快速支付系统合作,显著提升了跨境支付便利性,央行数字货币合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累计交易金额达1813亿元。

  肖远企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金融业生态,提升风险管理和业务决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推动金融服务千人千面、个性化发展。中国不断完善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安全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升级,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

会议现场。陈仕优摄

  东盟国家央行代表在论坛主题演讲中,积极分享数字经济和金融创新经验。

  文莱中央银行行长拉希达·萨布杜强调,文莱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推出了即时支付系统并完善监管框架,愿与中国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区域数字金融创新与包容性增长。

  老挝中央银行行长本坎·沃拉吉介绍,老挝自2024年加入区域支付联通(RPC)框架后,跨境二维码支付交易量实现快速增长,支付宝、微信等中国支付工具已实现在老挝境内便捷应用。未来将重点推动数字人民币支付试点,计划于2025年底启动,并加快边境税费征收数字化。双方还将合作建设“中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共同推动区域科技合作升级,助力老挝数字经济对GDP贡献率达到5%的发展目标。

  柬埔寨中央银行副行长罗速·万那烈提出,中柬“铁杆友谊”下已实现二维码支付互联,呼吁各方共同加快绿色金融、本币结算、区域支付互联与金融安全网建设,推动亚洲经济持续增长。

  泰国央行助理行长大卫·提迪瓦尼强调,中泰建交50周年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为区域合作创造新机遇。中泰本币互换、二维码支付互联已落地,建议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深化区域金融稳定机制、跨境数据共享及联合监管沙盒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与风险防控水平。

  在项目签约环节,25家银行与17家单位分四批签署32项重要合作协议,签约金额高达480亿元,包括金融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签约、“数智赋能 跨境联通”合作项目签约、人工智能领域合作项目签约、跨境金融合作项目签约,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金融创新,为各方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推动了中国—东盟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数字化转型,通过AI技术共享、跨境结算优化、基建融资等合作,提升区域经贸投资便利化水平,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彰显了金融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伟京,自治区政府秘书长钟得志,国内各大金融机构负责同志,以及东盟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境外金融机构,相关高校、协会、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媒体代表近400人参加论坛。

经济 » 签约480亿元!2025中国—东盟金融论坛在邕举办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