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网

关注城乡发展
专注发展城乡

人形机器人“夸父”发布,南宁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

  2025年4月20日,以“智能驱动 东盟共赢”为主题的南宁·中关村人工智能+国际创新生态大会隆重举行。大会上,一位来自北京中关村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它以流畅的语音、精准的动作和智能的交互,代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负责人发布《南宁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报告》,向与会者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功能和魅力。

大会现场。陈仕优供图

  广西首场人形机器人发布会的诞生,恰似时代变革的隐喻——当人工智能遇见东盟,在南宁交汇,一座创新之城正以“AI赋能”为笔,“区域共赢”为墨,书写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发展新叙事。

  与国家共鸣,共赴时代浪潮‌

  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在2025年广西“新春第一会”上明确提出,广西要站在时代前沿,敏锐捕捉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数字广西建设,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力争在新领域新赛道迎头赶上。

  “我们不能做时代的旁观者。”党委书记陈刚的论断掷地有声。2025年广西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2%,其中35%定向投入人工智能领域;南宁市成立全国首个跨境数据交易服务中心,破解东盟多国数据主权难题;平陆运河智慧航道引入AI船舶调度系统,使西江黄金水道运力提升40%……

  这些举措背后,是广西对发展逻辑的深刻重构——依托国家赋予的“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定位,将人工智能作为突破地理边界的“数字桥梁”,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号召下,实现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的跃迁。

 ‌ 九载耕耘“创新突围” 铸就产业新标杆‌

  南宁正以北流的奋进之姿,全力拥抱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南宁·中关村积极响应自治区、南宁市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人工智能发展大潮。

  入桂九年,创新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硕果累累。南宁·中关村载体面积从8万平方米增至66.96万平方米,累计吸引1334家创新主体,2024年企业营收329.07亿元,营收累计超1200亿元。南宁高新区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为核心获批广西首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并入选国务院督查激励名单。另外,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还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自治区级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已成为京桂协同创新的主阵地,两地合作共赢的示范标杆项目。

  九载耕耘,南宁·中关村为“人工智能+”产业打下牢固基础。在垂直领域大模型、AI+制造、AI+农业等细分领域,已经聚集东软、东华云、润建、滴滴出行、捷佳润、卡迪亚、慧云信息等一批人工智能代表企业,形成从数据标注、算法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链条。目前,南宁·中关村“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达100余家,营收超100亿元。

  经过不断沉淀,南宁·中关村涌现了一批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赋能千行百业。捷佳润公司的土谛AI利用北斗卫星系统提供的精确地理信息,帮助农业生产者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关键阶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卡迪亚研发的爬壁式打磨喷涂工业机器人已经在渝昆高铁等重大工程中进行应用。润建“曲尺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接入东盟国家112个智慧政务系统,日均处理跨境文件超5万份。这些产品不仅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突破,还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宁•中关村发挥资源整合与企业导入功能,联动北京中关村技术策源地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深化“北京研发+广西集成”模式,聚焦技术研发与创新孵化。京桂两地协同创新,优势互补,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新高地,将大有可为。

  六大举措护航 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发展格局

  人形机器人夸父的发布,从定位、目标、空间布局及实施举措等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南宁·中关村在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蓝图。

  在发展目标上,力争通过10年时间,聚集1000家以上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产业营收规模超千亿!

  在发展定位上,南宁·中关村将面向东盟开放前沿,形成独特的国际合作AI产业集群;面向京津冀及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区域AI创新合作新样板;面向广西特色及优势产业,成为全国特色AI数智创新之城。

  在发展布局上,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功能体系:“一核”为五象核心区,打造人工智能的孵化加速器,集聚头部企业与面向东盟的独角兽企业总部,建设东盟垂直大模型研发中心、应用场景示范平台及创新企业孵化器。“西翼”高新区片区定位为“南宁市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重点打造数据标注产业基地、AI软件开发集群及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东翼”东部产业新城聚焦应用转化层,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和智能终端等产业,打造成为“AI+先进制造基地”。

  明确“1+4”产业发展主线,即以AI核心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AI+先进制造、AI+应用终端、AI+智慧城市、AI+特色产业四大矩阵。

  六大举措护航产业发展,升级创新示范基地内核、打造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服务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助力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推动更多的科创成果在桂转化,南宁·中关村正以全链条服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聚势腾飞。

  创新生态升级 共筑AI应用新高地

  签约笔落,掌声雷动,多项签约合作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南宁高新区管委会和润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人工智能战略合作;越南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跨境平台签约,推动中越在人工智能、物流技术等领域的技术输出与联合研发;柬埔寨中关村企业家产教融合园区签约,将通过校企联动、资源共享,为柬埔寨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动中国科技企业国际化布局。15家重点人工智能企业洽谈落地,覆盖建设工程AI赋能、绿色智算、金融AI平台等领域,项目辐射东盟市场。

  南宁·中关村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基地共建签约,基地借助高新片区的高校优势整合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专业人才资源,精准输送产业链各环节人才,推动科技合作迈向新高度。此外,一批来自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与广西的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携手,推动资本、技术、产学研深度对接,聚焦资源联动,见证创新要素聚势成环,为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注入新动能。

  千企汇聚,智启未来。南宁·中关村人工智能+国际创新生态大会,以科技为媒,以合作为桥,不仅展示了京桂协同创新的丰硕成果,更擘画了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的新蓝图。南宁·中关村将积极联动各方资源,深度挖掘海外市场潜力,为科技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与服务,助力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与共赢发展。(陈仕优)

城乡 » 人形机器人“夸父”发布,南宁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