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网

关注城乡发展
专注发展城乡

打造千亿元特色产业 助力广西精准扶贫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约定的、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之一。它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可实现国际间相互认可,得到国际保护。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保护,并充分利用地理标志身份,推动本国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墨西哥方面专门提出议题,申请墨西哥龙舌兰酒在中国实施地理标志保护。2015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法国访问时,见证了国家质检总局向法国农业部颁发波尔多葡萄酒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地理标志是一个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代表着优越品质和良好信誉,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价值,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

  就是这一纸特殊的“身份证”,让一堆不起眼的“土渣渣”成了抢手的“金疙瘩”。十多年间,从地处大山腹地的西林到“三省通衢”贺州,从居于高寒山区的资源到浪柔湾美的钦州,广西一大批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品质优良的“山珍地宝”,搭上地理标志产品的专车,声名鹊起,北上南下,跨江出海,在市场上风生水起,以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打响了牌子,带旺了产业,激活了经济,富裕了农民。

  正如自治区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鸿起所言,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是精准扶贫的金钥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速器、生态经济的好路径、县域经济的新引擎。

  1脱贫金钥匙

  精准扶贫怎么确保“精”、怎么开展“扶”?在各种探索和实践中,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无疑是新思路、新方法、新抓手。

  地处山区的西林县,是近乎“原生态”的贫困县。这里山多林茂水丰富,森林覆盖率77.52%,自然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生长于此的西林麻鸭,全身羽毛遍布麻斑点,体小肉香、高蛋白、低脂肪。2013年,广西质监系统将西林麻鸭培育为地理标志产品后,“鸭价倍增”,从之前的50~60元一只上涨到每只100元。2016年底,西林麻鸭饲养量达到110万羽,年出栏达90万羽,产值6000万元。

  西林的沙糖桔过去小有名气,但深藏大山,生产管理粗放,品质难以保证,产品价格低廉。2012年,广西质监系统将西林沙糖桔培育为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地标产品标准的推广使用,单株产量增长一倍,质量也大为提升,成熟季节被客商大批订购,供不应求。2016年,西林沙糖桔产量15万吨,产值6亿元。

  目前,西林4个地标产品产值超过10亿元,全县16万余人中约12万人从事地理标志有关的产业,“地理标志产业”成为西林县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广西质监系统积极帮助全区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21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申报获批地理标志产品31个,占全区地理标志产品总数的40%,产品平均增值20%。地标扶贫,让产品更加“火”了。

  资源县不仅名字好听,县内可用于发展的资源也确实丰富。资源县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药材、土特产资源及矿产资源,却有42个贫困村、3.39万贫困人口。

  2015年10月,资源县被确定为自治区质监局的扶贫联系点。扶贫工作队调研发现,资源县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易开发,具备发展特色农业和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优越条件。海棠村是车田西红柿主产区,但分散种植、品质不一,没有形成产业,量不大价不高;龙塘村车田辣椒名气响,但找到真货不容易。

  于是,自治区质监局的扶贫工作队围绕资源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依托质监职能,为农民送技术、立标准、建体系,提质提价推动特色产业扶贫。2016年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海棠村村民种植的西红柿,每公斤单价提升1.4元。在龙塘村,扶贫工作队立足车田辣椒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打造出“车田辣椒酱”网红产品,全村种植辣椒25.3公顷,带动9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

  产业扶贫要依托生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资源县,扶贫工作队建设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引导农民发展人工种植经济苗木和林下药材产业,把生态脱贫落到实处。

  2017年3月,“车田西红柿”“车田辣椒”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技术审查,即将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日前举办的广西国际电商节上人潮如织,资源县“车田西红柿”“车田辣椒”等特色产品三天展期就卖了134万元。“地标扶贫”“产业止贫”“标准脱贫”思路清晰。2016年资源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89元,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在望。

  2

  产业焕发生机

  农产品产业链如何延伸?产品竞争力如何提升?县域经济怎么转型?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无疑作用巨大。

  每年4—10月,在“中国茉莉之乡”横县,万顷花田茉莉洁白,芬芳淡雅。经过400多年的种植历史,30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横县已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茉莉花与茉莉花茶加工生产基地。

  茉莉芬芳的背后,闪耀着地理标志产品的光辉。

  2013年,横县在广西率先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严格、系统打造“横县茉莉花”“横县茉莉花茶”等4个地理标志产品,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横县建起茉莉小镇、开发茉莉精油、茉莉香米、茉莉糕点特色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名声,吸引了数家国内著名企业进驻。他们建起全国最大茶市场之一的“西南茶城”,地理标志产品销售价格逐年攀升,带动了以地理标志产品为主题的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

  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富民强县的助推器。

  据统计,至2016年,横县4个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由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前的30.34亿元升到56.72亿元;横县茉莉花茶出口由562吨增至1209吨。横县茉莉花茶产业集群正在形成:10.3万亩茉莉花,年产茉莉鲜花8万吨,产值15亿元;年产茉莉花茶6万吨,产值35亿元;茉莉花产业所带来的旅游和商务物流年产值超过15亿元,茉莉花(茶)产业综合年产值达到65亿元。

  2016年,横县茉莉花以品牌价值48.41亿元、横县茉莉花茶以品牌价值132.11亿元登上了“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榜”。

  6月,百色芒果飘香。芒果园里,果农忙着采摘芒果;芒果市场里,运销芒果的车辆来来往往。

  百色是中国芒果种植的起源地之一,百色芒果在清朝时期就已是地方名产。在百色芒果的发展过程中,曾遇到过种子问题、农艺问题、质量问题、标准问题、品牌问题等,这些问题曾一度严重制约着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尤其在2000年前后,品质不佳,产品在市场上卖不动;品牌不响,外地客商根本不知道百色也有芒果,产品严重滞销,常有芒果烂在果园里的现象。

  百色痛定思痛,将创建地理标志产品视为做大芒果产业的根本,统一品牌名称、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采摘时间、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市场营销、统一质量监管。

  “统一化”换来了闯市场的金字招牌:2016年,百色芒果获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6月3日,欧盟发布公告,百色芒果被列入“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产品公示清单。

  优质的地理标志产品让芒果产业“火了”:百色芒果走出了一条“产业规模化、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全市芒果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年产量45万吨,年产值3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芒果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450元,比2013年的183元增长了145.9%。芒果也成了百色一张亮眼的名片。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我区已申报获批地理标志产品77个,在全国排名中上游,地理标志产业总产值为302亿元,地理标志产品价格平均提高20%左右,采标企业达118家。真正是:保护一个地理标志产品,形成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3

  地标产品孕育千亿元特色产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开发,对广西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广西县域经济特色发展不够明显,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开发,恰恰是在走特色发展道路。

  地理标志经济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特色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过程,就是组织调查当地的地理标志资源,了解有关产品的生产历史、生产工艺、知名度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关联性,加大保护力度,在开发中保护,以保护促开发的过程。有利于各种人、财、物、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地理标志优势产区聚集,有利于打造“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广西的好山好水造就了众多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产品。“广西在资源上的优势注定其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上,可以大有作为”,陈鸿起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已成为我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招商引资、精准扶贫、培育名牌、开发优势资源形成特色产业、挖掘历史培育文化等方面的一张亮丽名片。

  国内很多省份都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为大产业来发展,比如四川现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53个,总产值达5500亿元以上,占全省GDP的18%。目前广西的地理标志产品总产值达到302亿元,加上我区资源丰富、名特优产品种类繁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在2020年前,我区还可挖掘培育地理标志产品近50个。我区的永福罗汉果作为一种食药两用的植物,目前产品大多是粗放型的,多种研究表明罗汉果能开发成果汁、果酒、保健品等附加产品条件,研发价值巨大。已获国家质检总局受理的百色山茶油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它不仅是高档油料,还能加工成美容品、药品等相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我区类似的地理标志产品还有很多,目前这些“璞玉”大多被当作初级产品销售,相关附加产品研发少,深加工产品种类不多、不精。我区可以借鉴四川地标产品的发展经验,利用地标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拓深加工,研发附加产品,提高附加值,努力把我区的地理标志产业产值提升至千亿元级别。

  自治区质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力度,加强培育申报和宣传推介,加紧落实深加工思路,促进产业延伸,提高地理标志产品价值,将我区地理标志产业打造成千亿元特色产业。

  广西质监系统将继续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申报。按照“挖掘资源,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让农业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进行培育和申报,打造一批有特色、质量过硬、消费者喜爱、经济效益好的地理标志产品。

  继续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增加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认识,尽快形成政府大力主导、企业积极要求、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工作氛围。利用“互联网+”,促进地理标志产品的营销,推动我区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加快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行动,充分发挥地理标志的资源整合作用,以优势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链为纽带,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旅游、扶贫、乡村建设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地理标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不断健全地理标志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地理标志产品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质量保证“三大体系”,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从源头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的管理,积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所依赖的特定环境。广西质监系统将继续履行好地理标志工作牵头职责,形成政府重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大局。

  当前,由政府引导,相关部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产品,做好培育、申报和监管工作,企业、社会各界和群众积极参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氛围正在形成。地理标志产品将成为广西特色产业的金字招牌,真正产生实在效益,惠及民生,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自治区质监局将继续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力度,实现“十三五”期间地理标志产业产值过千亿的目标,让千千万万群众受益,为贫困地区尽快脱贫摘帽、实现广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经济 » 打造千亿元特色产业 助力广西精准扶贫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