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网

关注城乡发展
专注发展城乡

广西北海:“狗年”北海寻“狗”趣

    中国网东盟2月1日讯 春节即将来到,农历2018年在中国的生肖纪年中,属于“狗年”。狗在北海,成为北海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历史悠久,起码可追溯到汉代,合浦汉文化博物中展出的西汉时期的陶制石狗,就是最好的物证,由此可以见证,在二千多年前,北海地区就已经开始养狗了。而在民间,关于狗的传说,也是五花八门。狗的形象在北海,也更是形形色色,其特别是一些还被雕制成石像,当作民间信俗的图腾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传奇故事和文化内涵。
石狗雕像

作为图腾信物的石狗,在北海地区有大量的遗存,并且广泛的应用于民间信俗活动中。在众多的北海石狗雕像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合浦县汉文化博物馆内保存的一尊石狗图腾雕像。这尊石狗图腾雕像呈正面坐姿状,高约八十厘米,头大阔嘴,身短脚长,为狮头蛙嘴,从其造型来看,类狮似狗,颇具藏獒的神态,威武神勇,颇具威慑力。北海地区为什么要给狗造石像,并将之作为图腾来崇拜呢?说来与一段远古的神话传奇有关。

合浦古属百越,是乌浒族群居住地,乌浒在《汉书》中又称作“蛮”,合浦属南蛮居地。据《后书·南蛮传》中记述:“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即是说,高辛氏受到犬戎的侵犯,高辛帝为了能抵御其侵害,贴出榜文称,有能取得犬戎吴将头颅,平定疆土者,不但可以得到千镒黄金,万户封邑,还可以得到高辛帝的女儿为妻。

合浦客家乡村门前安放的石狗雕像

榜文贴出后,王公大臣将军们无一作为,却得高辛帝饲养的一头毛色五彩的,名叫盘瓠的狗请缨出战,经过了奋勇征战后,咬下了吴将军的头颅,班师回朝,献给高辛帝。高辛帝见状大喜,却又因此为难,认为人狗不能相配,何况是出身于帝王家的公主,于是有反悔之意。高辛帝的女儿知道盘瓠立功回来后,立即挺身而出,表示愿与盘瓠践诺。高辛帝无奈只好应允,但不许在帝都居住。盘瓠于是背负着帝女远离帝都,来到南方沿海一带,走进深山石室,共同生活了三年,共生子女十二人,男女各六名,并自号蛮夷,这就是蛮夷的祖先。后来蛮夷族人就把狗作为崇拜的图腾,刻石像以祀之,蛮越地区石狗的来历因此而起,特别是合浦郡地的石狗图腾雕像最多。现今保存石狗图腾雕像最多的是雷州半岛(汉代属合浦郡辖地),还专门建有石狗博物馆。

北海地区的石狗图腾崇拜的风俗,至今依然保存下来,特别是在沿海一带的乡村较为常见。笔者早些年曾到沙田乡、营盘一带的渔村里,在村口的簕竹围中亲眼目睹了这些灵活灵现的狗图腾雕像,这种狗图腾不只是有石雕像,还有陶瓷烧制或彩色泥塑,造型仿真度很高,生殖器特别的明显,乍一眼望去与真狗无异,当时还被吓了一跳,以为是遇到了真的大狗。这些狗图腾安放在村边的竹根围路边,享受村民们的岁时烧香供奉。事过境迁,不知道这些狗图腾雕像是否还能够保存下来?狗图腾雕像不只在北海沿海渔村享有有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在许多乡村中,也是被当作有灵性的图腾物来供奉。

藏于合浦乾江中学百年校史陈列馆中的一对石狗

北海民间对这些石狗图腾的崇拜,大都与民间信俗的传奇故事有关。如据当地渔家传说,某渔村有一户渔家,养有一只黄色的大狗,并经常将之带出海。有一次,夫妇二人在一次出海捕鱼时,遭遇狂风袭击,迷失了方向,幸得家这条大黄狗跳进海中,一路游着在前面在带路,才能够回到家中。后来,这对渔家夫妇就把这条狗当作家人生活在一起,大黄狗死后,为了纪念这条狗的救命之恩,夫妇渔家便在村口路边为狗制作了雕像,岁时烧香供奉。时间长了,村民们也不时的到来焚香祈祷,以示敬意。到了后来,又增加了能保佑子嗣兴旺的神奇色彩,因此又成了女人们求子祈祷的信俗而延续下来。

在汉代海上丝路合浦始发港古圩乾江一带,石狗的雕像更是到处可见,这些石狗图腾雕像形态各异,唯妙唯俏,人们对这些石狗寓意的诠释更是各有寄托:在村边的,据称有镇邪驱秽的功效;在街口的,据称是有守护一方安宁的作用;在社坛旁的,据称有预兆吉凶的功能;在门口的,据称能旺宅护家;在田头的,则可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特别是收藏于合浦乾江中学百年校史陈列馆中,原乾体公园中的一对石狗,造型古朴,形象逼真,保存完好,是难得的民俗工艺品。

而在客家的一些乡村中,石狗图腾雕像则是安放在家宅门前,据称不但有安宅辟邪的作用,还有助于人丁子孙兴旺的功效。因此,这些石狗图腾雕像都是雄性。

在北海合浦的一些古寺庙中,还专门安放有石狗图腾的雕像,被称为石狗大将军,据说是当地一方的守护神。

可惜的是,更多的北海的石狗图腾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被废置一边,年长月久而被埋没于荒草丛中,以致知道石狗图腾历史的人也就很少很少了。

值此“狗年”到来之际,笔者将散落在北海乡村中的石狗雕像拍照刊登见报,以为北海的石狗文化存证。(陈仕优 范翔宇)

 

城乡 » 广西北海:“狗年”北海寻“狗”趣
分享到: 更多 (0)